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立体框架建设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状态不容乐观。这种情况的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个体自身的成长阶段固然不容忽视,但来源于外界的多文化影响也值得关注。大学生心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状态不容乐观。这种情况的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个体自身的成长阶段固然不容忽视,但来源于外界的多文化影响也值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大学生个体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学业压力的应对等多方面表现,唯有深入分析其影响,才能有的放矢,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框架建设的具体方案。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但是对应的防控预警机制并不成熟。相关数据表明,有36.98%的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44.16%的学生仅接受过1~2次不成体系的讲座或者相关培训。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覆盖面较窄,无法满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
就当前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首先要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展开工作。具体而言,学生虽然身处校园,但是其所受到的影响却不仅仅来源于校园。校园文化固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但是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从学校内部而言,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心理状况一直都给予充分的关注。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2018年,又进一步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生整体教学计划。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打破了既往大学工作体系下学生心理工作的框架,实现了从个例到体系化的里程碑式转变[1]。虽然有了相关文件的支持,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问题重重。长久以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忽视,使得目前的局面难以实现根本的转变。工作虽然已经展开,但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未来必然还要需要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才能在大学校园中建立起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家庭的角度来考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呈现出一些与校园完全不同的特殊性。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住校生活使得他们看似远离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家庭的影响却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在这里,家庭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泛指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生活经历,其中既包括特定家庭,也包括特定地域文化,以及对应的中小学校园生活所留下的思想观念。家庭是塑造个体人格的基本环境,其中的诸多因素如家庭结构以及经济特征等,对于学生长期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而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更是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思想认知方式[2]。在我国,一直以来对于心理健康以及相关问题的认知都存在偏差,社会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关于心理的认知,更多倾向于一种忽视乃至于否认的态度,甚至讳疾忌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本身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成为必然,也成为大学阶段有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阻力。
最后,从社会角度看,我国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最近几年心理健康问题才逐步得到认知和重视。与之相对应,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存在强度不够、覆盖范围不足等问题。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细节,其认知和判断存在扭曲。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忽视的另一个关键在于,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人员严重不足,需求缺口相对较大,求助途径十分单一,能够提供专业帮助的团体和机构屈指可数,并且相关行业标准缺失。这些问题造成现在民众对于心理健康普遍忽视、否认、回避。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框架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在大学环境中,心理健康领域的问题呈多层面的特征,因此想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改进,对应的举措和方案也必然是立体化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两个重要原则,即教育与辅导融合,普遍性与特殊性融合。对于第一个原则而言,首先需要明确教育和辅导两个概念的特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心理课堂和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进行,固定的课程时间是实现有效心理健康知识以及传播的重要载体,但辅导的价值同样不容忽视。通常在大学校园中,将对心理健康存在困惑和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展开深入和基于现实的讨论,能够将教育工作中的细节落地,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并且更小的规模也有利于发现存在于学生群体中的学习困境和现实不足,教学工作中的反馈会因此有所加强。而对于第二个原则而言,一方面学校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另一个方面还应当注意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本身而言,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必然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同时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其心理健康状态也各有不同,这其中的差异都是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如果忽视了这种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会失去发展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教育工作本身自身的迭代进步。
文章来源:《中国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gjkjyzz.cn/qikandaodu/2021/0208/680.html